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March, 2022

Godot安卓调试与导出

 安装Android SDK:(command line tools) Exporting for Android — Godot Engine (stable) documentation in English Android SDK - Command line tools Installation (Detailed) - YouTube 实机调试: 开启开发者模式(系统版本号介面连续点击) 连接USB 连接模式设置为传送文件 开启USB调试模式(设置内) 安卓10以上显示底部菜单:导出时取消immersive mode(沉浸模式) How do I make Android 10 navigation bar visible? - Godot Engine - Q&A 如果仍未起作用:安装自定义导出模板 Custom builds for Android — Godot Engine (stable) documentation in English 并修改 "android/build/res/values/themes.xml" 文件内的 <style name="GodotAppMainTheme" parent="@android:style/Theme.Black.NoTitleBar.Fullscreen"/> 改为 <style name="GodotAppMainTheme" parent="@android:style/Theme.Black.NoTitleBar"/> Immersive mode OFF for Android still doesn't show the status bar · Issue #48811 · godotengine/godot (github.com)

感知亮度转化公式

image - Formula to determine perceived brightness of RGB color - Stack Overflow   我认为您正在寻找的是RGB -> 亮度 转换公式。 光度/数字 国际电联BT.709 : Y = 0.2126 R + 0.7152 G + 0.0722 B 数字 ITU BT.601 (赋予R和B组件更大的权重): Y = 0.299 R + 0.587 G + 0.114 B 如果您愿意用精度换取性能,那么这个公式有两个近似公式: Y = 0.33 R + 0.5 G + 0.16 B Y = 0.375 R + 0.5 G + 0.125 B 这些可以快速计算为 Y = (R+R+B+G+G+G)/6 Y = (R+R+R+B+G+G+G+G)>>3

对卢昌海“稀有主页”的思考

稀有主页假设 (changhai.org) 看了您的“稀有主页”假设,觉得很有意思,有了一些思考。我总结现代人浏览网页大约有以下两种途径,通过搜索引擎或门户网站直接浏览 1.网状搜索视界:通过搜索一个信息可得出此信息相关的网页入口。以一个人感兴趣的全部信息作为隐含的搜索输入,而得出的全部搜索结果,又可以作为下次搜索的输入信息,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。我称这为“搜索视界”, 即一个人通过搜索引擎而可能浏览的网页集合。由于每个人兴趣不同,且网状视界需要花费时间(实际浏览网页)才能进行拓展与迭代,个人知识与浏览习惯差异可能造成每个人的搜索视界差异极大。 2.网状推送视界:同上面相似,当今的门户网站(youtube,微博等)多有推送机制,即不提供统一的信息,而通过用户喜好而单独提供不同的推送结果,以此产生不同的浏览视界。 要想发现“稀有主页”,必须有与其匹配的“视界”才行。且由于“个人主页”性质限制,不能依托于平台,只能通过第一种“搜索视界”发现。我就是通过搜索得到的信息而发现您的博客。而热爱网络记录的人可能更偏向阅读实体书籍或其他原因,搜索视界反而较小,而难以发现此类页面。现如今网络信息向平台化,精细化发展,有些甚至有“逆网络化”发展,分割信息的趋势,此类主页更加难以发现。 不过我仍抱乐观态度:网络化,虚拟化是前进方向,发展的生产力会促使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个人表达创作上面,未来仍不乏向您一样优秀的创作者出现。 另:两个时间比较悠久的博客 最早的博客(始于。1994)links.net/vita/web/start/original.html 概念艺术家(始于2005,没有文字,但是很多创作的图,作者也是发表成书了的,发在博客内免费供观看) www.simonstalenhag.se/

对于存在与运动的思考

欢迎讨论碰撞:运动由不动做成?诸法不动,何以有运动现象?仁者心动?摘自《运动何以可能》 (douban.com)   也许同一个物体不能位于不同时刻。我们通常认为是同一个的物体,连续地存在于时间中,实际是一系列不同的物体(虽然非常相似),每一个在它们自己的时间里都是凝固不变的。   既然说是时刻,那么既是认为其为离散的点。 一、如果时刻之间无限可分,那么可以认定时间是连续的。 二、如果时刻之间有最小不可分的单位,那么这最小时刻之间必须存有全体形式的业力,以达到全体形式下一刻的“再现”。而此种时刻间的业力必在存在之内(若在存在之外,则存在不能凭借游离于存在之外的“业力”,产生出下一刻的全体形式)。 三、则对于全体形式而言,无法觉察此时刻间的业力(自身尚未生成)。且此种混沌内没有时间(没有形式存在,故而没有形式的变化,而时间必须有形式的变化作为考量)。因而从形式的角度,可以认定形式本身是连续的。 四、存在可以存在,但无法感知全体的存在。存在如果是绝对一体的,不变的,完全的,则一其不能感知,二这很无聊,因为什么也不会发生。为了打破这种虚无,存在发生了某种“虚假的分离‘,且保存了存在的整体性。从此存在变得对自己有觉知,存在觉知到存在自身的无限性。存在通过此种“虚假的分离”将自己分为主体和客体,创造了第一个幻觉。从此,存在被分成越来越具体的层次,好像细胞分裂一样。